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2017年第一批“JITRI研究員/青年研究員”入選人員公示
2017/08/21
為加快提升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省產研院”)的技術創新能力,構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人才高地,省產研院自2017年起實施JITRI研究員引進計劃。根據《關于組織申報省產業技術研究院JITRI研究員的通知》的有關要求,經各專業研究所推薦和院本部組織形式審查、現場面談、專家函審、綜合評審等環節,共有6人入選JITRI研究員、3人入選JITRI青年研究員,現予公示。
一、JITRI研究員(6人):
1、曾文琦,男, 51歲,2001年畢業于新西蘭奧塔哥大學醫學院,獲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曾任洛杉磯City of Hope國家醫學中心分子診斷實驗室主任、全球******的第三方臨檢公司美國Quest Diagnostics臨床診斷部門高級總監。2017年1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技術研究所(百家匯精準醫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首期聘期2017年1月~2020年1月,任副總裁、首席醫學官。
2、趙全忠,男, 43歲, 2003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獲光學工程博士學位。曾先后在日本科學事業振興機構、德國馬普學會光學所(洪堡學者)開展研究工作, 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長期從事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激光微納加工、光子學材料與器件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近十項,作為研究骨干參與科技部國家有關科技項目等十余項。2017年1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先進激光技術研究所(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首期聘期2017年1月~2019年12月,任總工程師。
3、Lloyd Townley,男,64歲,1983年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獲水文和水動力學博士學位,從事水資源與環境相關工作三十余年,曾先后擔任澳大利亞力拓水資源管理部首席顧問、CDM Smith首席環境與水工程師等,創辦過多家公司。2017年6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水環境工程技術研究所(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首期聘期2017年9月~2020年8月,擬任研究員。
4、姚大平,男,54歲,1995年畢業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獲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曾任加州大學洛倫茲國家實驗室科學家、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資深高級工程師。2017年6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半導體封裝技術研究所(華進半導體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首期聘期2017年6月~2020年6月,任技術總監。
5、王陽,男,49歲,2002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獲內科學博士學位,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做博士后研究,曾任耶魯大學醫學院實驗醫學系助理教授。2017年1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技術研究所(百家匯精準醫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首期聘期2017年1月~2020年1月,任執行總監。
6、周健軍,男,47歲,1998年畢業于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獲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曾于美國高通公司供職多年,任模擬射頻IC部項目負責人,回國后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模擬射頻IC中心主任,曾主持多項國家01、03重大專項相關課題研究。2017年6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專用集成電路研究所(南京江北集成電路研究所有限公司),首期聘期2017年6月~2020年6月,任實驗室首席研究員。
二、JITRI青年研究員(3人):
1、趙輝,男,33歲,2013年畢業于美國雪城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曾于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成都研發中心和美國MiaSole公司任高級工程師。2017年2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智能液晶技術研究所(江蘇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首期聘期2017年2月~2022年2月,任項目主任、資深工程師。
2、汪逸群,男,35歲,2013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獲光學工程博士學位。作為主要技術人員參與了多項863重大計劃項目和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研究工作。2017年6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先進激光技術研究所(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首期聘期2017年4月~2022年4月,任激光通訊事業部負責人。
3、李昂,男,35歲,2013年畢業于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獲材料學博士學位,2016年獲德國奧托貝森管理研究院聚合物科學與工商管理雙碩士學位。曾于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表面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聚合物研究所任研究員,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過程分析部任研發工程師。2017年3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智能液晶技術研究所(江蘇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首期聘期2017年3月~2022年3月,任項目主任、資深工程師。
公示期自2017年8月22日至8月28日,共5個工作日.公示期間,對人選的資格條件等如有異議,請于2017年8月28日之前將有關意見發至院本部郵箱(imd@jitri.org),聯系人劉暢(025-83455192)、胡彩平(025-83455142)。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
2017年8月21日
一、JITRI研究員(6人):
1、曾文琦,男, 51歲,2001年畢業于新西蘭奧塔哥大學醫學院,獲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曾任洛杉磯City of Hope國家醫學中心分子診斷實驗室主任、全球******的第三方臨檢公司美國Quest Diagnostics臨床診斷部門高級總監。2017年1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技術研究所(百家匯精準醫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首期聘期2017年1月~2020年1月,任副總裁、首席醫學官。
2、趙全忠,男, 43歲, 2003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獲光學工程博士學位。曾先后在日本科學事業振興機構、德國馬普學會光學所(洪堡學者)開展研究工作, 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長期從事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激光微納加工、光子學材料與器件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近十項,作為研究骨干參與科技部國家有關科技項目等十余項。2017年1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先進激光技術研究所(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首期聘期2017年1月~2019年12月,任總工程師。
3、Lloyd Townley,男,64歲,1983年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獲水文和水動力學博士學位,從事水資源與環境相關工作三十余年,曾先后擔任澳大利亞力拓水資源管理部首席顧問、CDM Smith首席環境與水工程師等,創辦過多家公司。2017年6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水環境工程技術研究所(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首期聘期2017年9月~2020年8月,擬任研究員。
4、姚大平,男,54歲,1995年畢業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獲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曾任加州大學洛倫茲國家實驗室科學家、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資深高級工程師。2017年6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半導體封裝技術研究所(華進半導體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首期聘期2017年6月~2020年6月,任技術總監。
5、王陽,男,49歲,2002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獲內科學博士學位,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做博士后研究,曾任耶魯大學醫學院實驗醫學系助理教授。2017年1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技術研究所(百家匯精準醫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首期聘期2017年1月~2020年1月,任執行總監。
6、周健軍,男,47歲,1998年畢業于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獲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曾于美國高通公司供職多年,任模擬射頻IC部項目負責人,回國后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模擬射頻IC中心主任,曾主持多項國家01、03重大專項相關課題研究。2017年6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專用集成電路研究所(南京江北集成電路研究所有限公司),首期聘期2017年6月~2020年6月,任實驗室首席研究員。
二、JITRI青年研究員(3人):
1、趙輝,男,33歲,2013年畢業于美國雪城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曾于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成都研發中心和美國MiaSole公司任高級工程師。2017年2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智能液晶技術研究所(江蘇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首期聘期2017年2月~2022年2月,任項目主任、資深工程師。
2、汪逸群,男,35歲,2013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獲光學工程博士學位。作為主要技術人員參與了多項863重大計劃項目和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研究工作。2017年6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先進激光技術研究所(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首期聘期2017年4月~2022年4月,任激光通訊事業部負責人。
3、李昂,男,35歲,2013年畢業于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獲材料學博士學位,2016年獲德國奧托貝森管理研究院聚合物科學與工商管理雙碩士學位。曾于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表面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聚合物研究所任研究員,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過程分析部任研發工程師。2017年3月正式簽約省產研院智能液晶技術研究所(江蘇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首期聘期2017年3月~2022年3月,任項目主任、資深工程師。
公示期自2017年8月22日至8月28日,共5個工作日.公示期間,對人選的資格條件等如有異議,請于2017年8月28日之前將有關意見發至院本部郵箱(imd@jitri.org),聯系人劉暢(025-83455192)、胡彩平(025-83455142)。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
2017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