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燮康:集成電路無處不在,擁有極強的“撬動能力”

在討論集成電路產業重要性時,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于燮康表示,上至關乎國防安全的軍事裝備、衛星、雷達,下至關系普通百姓生活的醫療撿測及器械、汽車、電視、手機、攝像機,甚至智能兒童玩具,都離不開集成電路?!霸谛畔⒒瘯r代,集成電路扮演著“糧食”的角色,在工程勘察、精準農業、航海導航、GIS數據采集、車輛管理、無人駕駛、智慧物流、可穿戴設備等領域都大有作為。半導體技術正扮演著多元應用的智能核心,它是一切智能制造的“大腦”, 是當今國民經濟領域的母機產業?!庇谯瓶嫡f。
于燮康認為,集成電路促進了包括能源變革、智能制造、裝備制造以及精密儀器微細加工等40多個工程技術的發展。在經濟方面的帶動上,1美金的集成電路所能帶動的GDP,相當于100美金。而全世界集成電路的全年產值撬動的GDP相當于中國和美國GDP之和。因此,于燮康表示,集成電路對于技術與經濟的撬動作用不可忽視。
與其他產業相比,半導體產業鏈有著獨特的特點,產業鏈涉及面廣,流程十分復雜。需要制取電子硅、拉制單晶、切磨拋制取晶圓、光刻、蝕刻、離子注入、金屬沉積、金屬層、互連、清洗、晶圓測試與分割、核心封裝、分級測試等二百余個步驟。在后期的生產和封測中,需要光刻機、刻蝕機、減薄機、劃片機、裝片機、引線鍵合機、倒裝機、塑封機、切筋打彎等制造設備的輔助。于燮康表示,半導體制造是所有制造業里最為復雜,最有科技含量的制造。16nm 的制造工藝,就可集成大約 33 億個晶體管, 一納米相當于頭發絲的十萬分之一。在規模效應上,集成電路與傳統制造業相同,但是相較于傳統制造業,集成電路具備不可修復性、流程復雜、制作周期長、機器精度高、持續投入強度高、營運成本高、運作系統非常復雜等多個獨特的特點,集成電路的發展需要團結各個領域的精英人才,加強整個團隊的互動合作,才能完成更好的效益。
十年前,西方國家的工藝水平還處于領先階段,隨著集成電路產業“雁型模式”的轉移延續,位于美國、日本的8/12英寸及以下晶元產能轉移到韓國、中國領域,多個跨國企業在中國設立本地生產、制造中心,我國中西部及福建等地區成為轉移熱點,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獲得了明顯的進步?!芭e個例子,在我的印象中,80年代初期時,徐州在建立一條生產線后,集成電路便再沒了消息。這幾年徐州發展很快,尤其是邳州,裝備業尤其是光刻機,進步非常大?!庇谯瓶嫡f。
于燮康表示,重大專項的支持對技術含量提升的作用越發明顯,甚至部分領域已經與國際接軌。對于國內來說,芯片設計是率先發展的領域,目前與國際水平差一截的原因與材料和設備相關,材料國產化與設備國產化要引起制造業的重視,才能提升國內封測業工藝研發能力。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