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插视频网站/日本久久黄/国产97在线看/日韩免费福利

中文 English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資訊>最新資訊

《群眾》專訪省產研院黨委書記胡義東:為創新發展提供核心技術支撐

2019/06/05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提出科技創新工作的“四個對接”: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形成有利于出創新成果、有利于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新機制。5年來,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積極踐行總書記要求,專注于產業技術研發,不與高校爭學術之名、不與企業爭產品之利,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在集聚國際一流人才、衍生孵化科技型企業、轉移轉化技術成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示了廣闊前景。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省委婁勤儉書記就如何推進江蘇科技創新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二是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三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四是做實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構筑高水平“創新矩陣”。作為江蘇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在這些方面都作了一些探索和實踐,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省產研院黨委書記胡義東:我們建省產研院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江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江蘇經濟體量較大,制造業的規模也比較大,但是缺乏有自主核心技術的龍頭骨干企業。近年來深圳涌現的大疆、騰訊等優秀企業,之所以競爭力比較強,是因為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江蘇怎么來破這個題?除了企業自身努力外,政府層面怎么來幫助他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應運而生。我們的核心任務就是開發產業亟需的核心關鍵技術。我們現在有44家專業技術研究所,專注于產業核心技術的開發,然后以核心技術去衍生企業、孵化企業、服務企業。這些研究所主要分布在四大領域:材料及能源環保、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等,基本上都是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為江蘇目前和下一步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科技體制改革方面,省委省政府以及省里各相關部門給了我們很好的空間,允許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先探索后規范,出臺了很多支持政策,包括科技創新40條、人才新政26條、科技改革30條等均為省產研院量身定制了專門條款。因此,省產研院在管理的體制、運行的機制、資金的使用方式、用人機制以及激勵機制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如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無行政級別,市場化運作,按照“合同科研”管理方式,引導專業研究所面向市場需求開展研發。按照“多方共建、多元投入、混合所有、團隊為主”的新模式建設研究所,由地方政府、研發團隊、省產研院三方以現金出資方式組建團隊控股的運營公司,其中研發團隊絕對控股,實現了團隊真正享有對科研成果的所有權,充分調動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江蘇推動創新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我們省產研院的大多數專業研究所都建在蘇南的高新園區里。我們通過不斷加強研究所能力的建設,保持這種緊密的對接關系,為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創新提供更多的源頭活水。目前省產研院每年轉移轉化技術成果接近1000項,孵化高技術企業超過100家。例如我們的膜科學技術研究所研發的全球首套制漿造紙廢水零排放成套工藝,僅在一家企業成功運行就每年減少廢水排放1300多萬噸,回收高純鹽產品數萬噸,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贊賞;這項技術現在已經應用到了污染河道治理和新農村建設等領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很顯著。再如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研究所研發的大型構件多機器人智能磨拋加工技術,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極大地減少了車間粉塵對工人健康的傷害,入選“2018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今后還要繼續提高技術供給的數量和質量,讓更多的成果能夠在園區開花結果。

  科技體制改革永遠在路上,沒有完成時,因為形勢總是在不斷發展的。從這些年的工作實踐上來看,我們始終在不斷思考、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的過程當中前進。為更好地服務全省創新發展,我們還將繼續推進改革工作更進一步、更深一步。

  一是進一步加強和企業的聯動。

  去年年初,我們開始和江蘇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一起建立企業聯合創新中心,來征集提煉江蘇產業發展的真正的技術需求,從而直接為江蘇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做出精準化的服務。目前已經建立了十幾家,我們的目標是5年內建立600家。我們的企業聯合創新中心,與企業自己的研發中心和高校的實驗室都不一樣。它的任務主要是幫助企業把自己真實的技術需求提煉出來,并用規范的語言傳達給高校和科研院所:我需要什么樣的技術,這個技術要達到什么樣的指標。我們省產研院幫助他們找到能解決問題的技術,然后由企業出錢購買該技術,省產研院給予一定補貼。這就是以“企業愿意出錢‘買單’的技術需求才是真需求”為核心標準,將企業作為技術需求提出主體和研發資金投入主體,改變了傳統的“命題”方式,大大提高了企業引進核心技術的效率、降低了時間成本。通過構建“戰略合作機構(創新資源)+專業研究所(創新載體)+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創新需求)”這樣一個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我們希望在江蘇大地播種一批研發型公司的種子。也許10年、20年之后,他們中的一兩家會成為偉大的公司,來引領江蘇乃至全國產業的發展。

  二是區域化提升地方的創新能力。

  以往我們的研究所都是建在一個個園區里面,但是集中度還不夠。大家都知道,江蘇經濟發展需要產業轉型升級。什么叫產業轉型升級?我個人認為,所謂的產業轉型升級,無非是從低端的產業邁向高端的產業。什么是高端的產業?我認為高端資源集聚的產業就是高端產業。高端資源集聚的產業,就是技術密集、資金密集、人才密集的產業。省產研院現在打造的研發產業,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都可以說是最高端的產業了。江蘇轉型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最緊缺的“商品”就是“核心關鍵技術”。省產研院積極探索“研發作為產業、技術作為商品”的發展模式,著重從空間、政策和人才三個方面營造促進研發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空間生態,就是建設研發產業園,集聚研發公司。我們現在已經在和兩個地方——蘇州相城和南京江北新區,聯合打造研發產業園。研發產業園能夠集聚更多的研究所、更多的研發人員,在單位面積產業產出的強度會遠遠高于其他的產業。政策生態,就是對“高新技術研發企業”的身份認定、知識產權保護和稅收優惠等,目前正在制定研發型企業的認定標準及政策。有了空間生態和政策生態,研發產業的人才生態就很容易實現了。一大批的研究所和高端人才集聚到一個區域的研發產業園,對其創新能力的提升將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是加強國際化的對接。

  江蘇全省的人均GDP已達17400美元,這個水平應該講創新在整個經濟發展當中活躍的程度已經是相當高了。也就是說我們有這個條件,也有這種愿望,去更多地銜接國際創新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既有的產業基礎、人才基礎、資金基礎等優勢,來吸引海外的創新資源到江蘇共同創新創業。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建立起一種互惠互利的原則和機制,讓別人愿意到江蘇來。目前,我們已經和30多個海外的一流大學、科研機構建立起聯系,他們非常愿意和我們合作。因為我們是在全球產業創新最活躍的地區,我們能收集到市場真正的需求信息,跟我們合作就是抓住了創新的牛鼻子。而且我們有獨特的優勢,能夠做高校院所不適合做、企業又做不了的事。
四是走更加專業化的道路。

  做一件事情,要想做得更有影響力、更有水平,只有更加專業。只有足夠專業了,高峰才能出得來。所以現在省產研院要打造一個更加專業化的研究平臺。今年我們將內部調整成專業部制、事業部制,就是為了更有利于對人才和項目的判斷、篩選和推進。相信經過幾年的打磨,我們專業化的水平會進一步提高。由此,更好地實現我們打造一流的研發平臺、建設一流的研發隊伍、探索有效的激勵機制、建立開放的合作模式,成為全球重大原創成果和創新創業天才的聚集地、產業技術輸出地的目標。

(轉載自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